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-景区规划-走进武夷山-武夷山旅游网-资讯网

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七绝,描绘了武夷山下梅村的美景,表达了旅人的艰辛,更隐含着对这块碧玉“藏在深山无人识”的遗憾之情。八百多年过去了,这个艰巨的课题交给了我们。背负先辈的期盼,怀揣万众的心声,我们义无反顾,慎重地作出了这份献给武夷山人民的答卷——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。第一部分:调查与分析下梅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以东4公里处,与上梅、角亭两村接壤。村域包括九个自然村,面积约2.4平方公,现居有556户,2142人。其东眺黄竹岭,南接芦峰,北靠夏主岭,西北依龙井山。村旁奔流的梅溪自北向西汇入崇阳,蜿蜒的当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,给古村凭添了几许水乡的风味。下梅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,先秦为闽越之地,隋唐属建宁,宋代称当坑坊,明代形成商埠,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,成为武夷岩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。当年,下梅邹氏茶商依托晋商的贸易伙伴关系,使武夷茶溯西北而上,经江西、湖北、安徽、山西、内蒙,直至俄罗斯的恰克图,又南下泉州,扬帆直达港澳与东南亚,开辟了长达万里的武夷岩茶之路,故有“万里茶路起点”之誉。下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境内,山水钟灵,人文荟萃。这里,不仅留有柳永的足迹、朱熹的身影、杨万里的诗句,更出有江贽、王鬲、方晋、张涛、陈镛等名儒大贤。  古老的下梅,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以三坊七巷70余座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为代表的古街道旧貌犹存,大夫第、邹氏家祠、隐士居、西水别业、闺秀楼、参军第、镇国庙、儒学正堂等精美的古建筑群,令人赞叹不已。更为难得的是,这里还有一批最能体现武夷山茶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,如天一井斗茶遗址、景隆号茶庄、码头、乾坤井、上岩古茶园等等。

 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茶米家 »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-景区规划-走进武夷山-武夷山旅游网-资讯网
2023年全年武夷山景区免门票(不含观光车票和竹排票)

更专业 更方便

联系我们武夷山特产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