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五曲景区-九曲溪-景区风光-武夷山旅游网

五曲景区
更衣台 石峰簇秀
隐屏峰对岸,巍然一石,突兀竞秀,是为更衣台。台下环绕着茂密的竹丛,那青碧一色的峰石,倚托在绿竹丛中,分外幽雅。 更衣台是可以攀登的。溯鱼渡涧西行,到了台下,拾级而上,便可登临其顶了。更衣台不高,但石顶突出,有着广阔的视野,环眺九曲名峰巨石,几乎都能收入眼底。清人郑恭说:“眺奇簇秀,是斯台之胜也”。相传为魏王子骞等仙人沐浴更衣之地,从此处飘然直上天柱峰,升天而去。更衣台上有大幅石刻“玉皇大天尊”、“沧浪之水”等。
武夷精舍 首创学院
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(公元1183年)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。据董天工的《武夷山志》记载: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一大建筑,人称“武夷之巨观”。有智仁堂、隐术室、止宿寮、石门坞、观善斋、寒栖馆、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。四方来者,莫不叹其佳胜。 武夷精舍一创办,便吸引了各处学者纷至沓来。曾经名噪一时的理学家,如蔡元定、游九言、刘火仑、黄干、真德秀等,都曾受业于朱熹门下。有的还以“继志传道”为己任,相继在九曲溪沿岸择地筑室,读书讲学,如游九言的水云寮,刘火仑的云庄山房,蔡沈的南山书堂,蔡源的咏归堂,徐几的静可书堂,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。南宋时期武夷山已成为一座文化名山,有“道南理窟”之誉。 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,倡道讲学达十年之久,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,因此他创办的武夷精舍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,历代都曾加以修葺、增扩。南宋末期,经扩建后的武夷精舍,改名为“紫阳书院”,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。随后又设置“山长”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。元初,改“山长”为“教授”。至正二十五年(公元1365年)武夷精舍毁于兵燹。到明正统十三年(公元1448年)朱熹八世孙朱洵、朱澍出资重建后又改称“朱文公祠”,祭祀朱熹。清康熙年间,又赐予“学达性天”的匾额,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。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(公元1708年)闽浙总督觉罗满保“捐俸倡修”的,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。 朱熹崛于南宋,集北宋以来理学和孔学文化之大成,他以儒学为主体,融合佛、道理论,在武夷山创立中国高等学府教授生徒,把理学推向巅峰,造就了一大批人才。尔后数百年在中国思想界占踞统治地位。目前,世界各地朱子学研究正方兴未艾,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1991年5月,韩国新安朱氏宗亲会会长朱昌均,代表在韩国的十四万朱子后裔亲临武夷,瞻仰遗址,缅怀先祖,表示了无限崇敬之情。

天游峰云窝

天游峰云窝

天柱峰 巍然玉柱
天柱峰系九曲溪南岸,亭亭一碧,卓立如柱。它与更衣台比肩骈立,连而微断。两岸之间,形成一道狭窄的石峡,泉水从中流落,旁有五老石,峰腰有一小石坊,有石阶可上,是丹霞地貌中典型的柱状山。因很像一个倒立的酒坛子,民间唤此峰为酒坛峰。
晚对峰景仰先贤
晚对峰,山浮空翠,宛如苍屏排空而开。故有“紫石屏”之称。南宋时有木桥通此。抗金名将刘子羽的儿子刘珙筑仰高堂于峰麓,读书著述。面对武夷精舍,于是朱熹也在隐屏峰下建晚对亭向着它。此后,才把峰名改为“晚对”了。有两名诗写得很好“晚对无人但翠屏,春猿秋鹤自飞吟”。宋末元初大学者熊禾建“洪源书堂”与友人切磋理学,学者云集,名垂一方。熊禾专事朱子学注释。至此《四书》有标题,《三礼》有考异,《春秋》有论,《孝经》有序,小学有解。熊禾在此评朱学有一名联:“宇宙间三十六名山无武夷之胜,孔孟后千五百载道无文公之尊。”熊氏后裔熊云璋、熊明遇都来此主讲理学,延续到明朝中叶,可谓盛极一时,现仅存遗址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茶米家 » 五曲景区-九曲溪-景区风光-武夷山旅游网
2023年全年武夷山景区免门票(不含观光车票和竹排票)

更专业 更方便

联系我们武夷山特产网